這次因緣際會幫大華技術學院做校訓刊版,是因為之前業主介紹我們^^ 非常感謝!
這次我們幫忙訂製木框的部分,上頭的彩色玻璃是學校裡頭化工系在實驗室裡燒的彩色玻璃,非常厲害。
希望每個學生都以上頭的校訓理念好好長大~
這次因緣際會幫大華技術學院做校訓刊版,是因為之前業主介紹我們^^ 非常感謝!
這次我們幫忙訂製木框的部分,上頭的彩色玻璃是學校裡頭化工系在實驗室裡燒的彩色玻璃,非常厲害。
希望每個學生都以上頭的校訓理念好好長大~
小套房裡最重要的就是希望能夠有更多的收納空間,小歸小但是該有的還要有甚至更好。
因為空間關係所以在設計討論上會先詢問業主需求,在一一討論增加或刪減。
這次裝潢方式有在上方加入夾層內部是更衣室和臥房。
這次從門口往內看的方向,在最內側我們設計一個典雅的和室。
這次工作地點在六號花園。
如果去過尖石裡面的人應該對它不陌生
六號花園內部如其名真的很漂亮,有空來尖石的旅客們不彷也可以往那走走..
這是我們幫六號花園製作的花架陽台,可以在上頭欣賞花園景致喔
小木屋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,有一個很重要的部份就是自然健康的感受。
其實身處在一個環境裡健不健康身體都有感覺,在日本關於Sick House的研究,
Sick House症候群以日本的研究最為透徹。日本研究定義,Sick House引發的情
況有長期、短期的生理反應與身體狀況。
文:吳威聖
木構造住宅的設計與新建在北美和日本以 2×4工法最為普遍,2×4的工法在台灣
木構造設計規範中命名為框組式結構,它的基本骨架乃是由 2英吋×4英吋的毛料
裁切而成的結構材來組成,因此它的工法稱之為2×4。
自然素材原木屋這棟房子內外牆都已塗上,我們跟日本無添加住宅引進的消石灰, 是自然且對人
體沒有任何負擔。
消石灰的成份和工法是繼承日本古老傳統研燒而成,消石灰成份是石灰岩(海底的微生物沉澱而成
的),加熱後燒成生石灰,再加水成消石灰,最後再添加海藻和纖維增加它的黏液度,成為漆喰(含有豐
此模型獻給 劉先生做紀念。
這是嚮往自然、田園生活的朋友們,腦海浮現的第一個問號?
我想,先從建築發展的角度來談這個問題。建築的技術發展,最早便是從「磚石構造」以及「木構造」兩部份開始發展。在建築史的軌跡中,這當然是人們利用所能取得的材料,構築自身安居立命之所,不斷演進的建築技術發展。
到了近代的工業革命時期,大量化製造成為了各種產業發展的重要使命,這時,從一般磚造演進到鋼筋混凝土構造,成為了台灣建築發展的主力。木構造的工業化技術發展,則是以北美及歐洲部份地區為主。原因很簡單,就是材料的取得,台灣本身的原生樹種,適合作為房屋結構建材的不多,而且都是屬於高經濟價值的樹種,比方說--「台灣檜木」,所以,漸漸地,在台灣木構造的房子也就不多見了。
上面所述,是想要先釐清一個觀念,木構造是建築工法的一種,並不是只能蓋度假用的小木屋。內政部建築研究所,也援引日本、美國的設計規範,在92年公佈了「木構造建築物設計及施工技術規範」,參考網址:http://w3.cpami.gov.tw/rule1/rule0.htm。